编者按芝麻配资
三年奋进路,“百千万工程”美好图景在广州南沙不断绘就。在“施工图”蝶变“实景图”的过程中,多元力量汇聚澎湃发展动能。企业携手镇村,央地双向奔赴,共同奏响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“协奏曲”。
为展示央企帮扶共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生动实践,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、大湾区(南沙)国际传播中心推出“奋力‘百千万’,央企强助力”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
初夏晨光中,红色瓦墙在绿竹映衬下,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更具文艺气息;
一路之隔,基地对面的古树栈道与蓝天白云相衬成和美画卷;
斑驳树影洒上鹊桥,精美的石雕为桥更添了古韵,如今已成为南涌口村的热门景点……
随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深入,以新乡村示范带为抓手,南沙城乡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“爆改”。“国字号选手”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铁广州局”)正是这场城乡“爆改记”的“美容师”之一。
“基建狂魔”情倾“百千万工程”,在南沙已成“趋势潮流”。其中,中铁广州局负责的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项目入选2024年广东省建筑业企业投身“百千万工程”项目范例,成为南沙“百千万工程”央企协作帮扶的典范。
寻找旧红砖芝麻配资,留住旧记忆
闲置20余年的机械厂“活”了!
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是首批“麒乐融融”新乡村示范带项目之一,充分利用原黄阁机械厂闲置资源,打造集“百千万工程”展览馆、党群服务中心及新时代文明服务所、麒麟博物馆、农创工坊于一体的示范基地。
基地建筑外立面的老旧红砖墙面十分抢眼,古韵浓厚。随处可见的年代感机械装置更增添了旧工业风的味道。
“我们通过施工技艺修旧如旧,在保留建筑本身结构基础上,尽可能展现其原有的年代感。”中铁广州局黄阁市政项目总工范王军表示,仅仅是墙面红砖切片的测试就花费了20多天,推翻一个又一个方案,只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建筑原有风格。
以红砖元素为主题,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“变废为宝”,打造有工业风的现代简约质朴产业园,为曾受益于黄阁机械厂的邻近居民留住记忆。
此外,建设过程中,中铁广州局项目团队通过创新设计芝麻配资,运用多媒体、虚拟仿真互动、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,将“传统”与“现代”深度融合。
“团队成员常驻项目现场,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。”范王军说道,虽然过程面临工期短、原建筑体老旧以至于改造难度大等困难,但他始终坚信能顺利完成任务。
如今,基地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,成为黄阁非遗文化展示“窗口”。
据悉,该项目后续将引入运营团队,打造国家级非遗“广彩瓷烧制技艺”“广绣技艺”体验场地,同时推动乡村游、文化游,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。黄阁有关负责人表示,附属建筑物里还将开设咖啡馆和文创店。
黄阁机械厂原员工、村民麦润表示,曾破败不堪的闲置旧厂始终是村民心中的牵挂,现在焕然一新,成为非遗展馆、群众文化活动场地,方便村民们办事,让村庄“升级换代”了。
“村里越来越热闹”
在连理树下,麒麟赐福,共同见证永恒之爱,年初黄阁传统婚俗文化体验活动将集体婚礼搬到户外,走进“麒乐融融”新乡村示范带。
这背后,是城乡风貌提升的“连锁反应”。
除了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,中铁广州局还参与黄阁“麒乐融融”新乡村示范带中包括南涌口艺术村、“十里滨江”潮玩营地、活力长廊等12个点位的改造。同时,还帮扶拆除危房、违建,修建停车场,完善公园休憩设施等,优化人居环境。
而针对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,中铁广州局开展多工点同步施工,以点带面,质效结合,高效推进。
以南涌口村为例,中铁广州局通过摸清可利用闲置资产,科学划分功能分区,优化打造小公园,新建停车场,修缮改造村居建筑等,将南涌口村从落后乡村“爆改”成清新艺术村,成为打卡新选择。
“现在明显感觉到村里越来越热闹了。每到周末,来南涌口村的游客越来越多。”范王军说道。
蝶变后的南涌口村,有的村民做起了露营和烧烤的生意,有的村民在南涌河上放上小艇和小船按小时出租,有的村民做起了精品咖啡。“感到很欣慰,这是我们的家,看着南涌口村越来越美,越来越宜居,在村里生活很幸福。”村民麦结华很高兴。
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过程中,中铁广州局注重挖掘地域文化,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带、风貌带,实现镇村风貌提升、环境品质跃升,也由此带动提升村民就业收入,实现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转换。
“颜值”提升后的黄阁,正计划通过打造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,融入麒麟文化、天后文化等非遗文化,推动婚俗文创周边礼品、休闲旅游和食宿消费,打造甜蜜经济新模式。
撰文:余妍玲芝麻配资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