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可赢
点击图片进入专题
俯瞰番禺区沙头街榄山村,村道两旁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别墅,蓝天白云下,房前屋后绿树成荫,俨然一个和美乡村。
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榄山村就成为全国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。在1995年,榄山村便由集体投资7500万元规划建设了别墅新村,建成后让村民家家户户住进别墅,至今让人津津乐道。
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回顾该村当年的“创业史”,榄山村党总支书记卫嘉莹深感骄傲,也更感觉责任重大。一方面是如何守住乡亲们的幸福生活,另一方面是如何在高起点上再出发。
化压力为动力,榄山村踏上珠宝产业与直播电商融合之路,开始新探索。
初代“亿元村”
“榄山村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‘亿元村’了。”卫嘉莹自豪地介绍融可赢,当年榄山村从贫困村迅速发展为“亿元村”,享誉国内外,在2000年甚至吸引了13个国家的记者组成的访问团前来采风。
成为“亿元村”,榄山村的秘密就在于敢为人先。在当时担任榄山村党支部书记卫炽彬带领下,榄山村早早确立了“发挥临近中心城区优势,宜工则工,宜商则商,二三产业并举”的发展思路,动员乡亲回乡投资办厂、开荒地建厂房,陆续解决了资金、土地等问题后建起4个工业区,盘活了村集体经济,带村民发家致富。
榄山村村委的一面墙上记录了该村的致富之路,其中一个故事正记录了榄山村建设工业区的一个故事。当时村里有块闲置土地,村里就想着建成工业区靠出租厂房创收,但真落地就面临“拦路虎”。对此,卫炽彬和村民大胆探索,资金不足就找银行讲条件、摆优势,没有经验就先拿50亩作试验、逐步扩大,手续多就多跑跑、多问问……终于,榄山村第一工业区于1988年建成了。此后,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工业区也先后建成。
村里富了,也让村民们一起享受丰收果实。村里经过多次讨论,决定另选新址,建造一个具有21世纪水平的花园别墅新村。分配上村民也注重公平,决定分房由抽签决定,“抽到哪间,就住哪间”。1998年春节,榄山村民住进了新居,村民住别墅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。
时至今日,当时建设的一幢幢别墅仍是榄山村最有特色的建筑,一个个厂房也仍是创业热土,讲述着当年的致富故事,也为当下的榄山村的发展奠定了好基础。
高起点再出发
曾经的“明星村”,收获赞美也收获压力,高起点如何再出发也成为榄山村正在思考的问题,再一次开启新的创业之路。
当初让村里赚得“第一桶金”的工业区,如今也亟需升级改造。善于抓“风口”的榄山村,又一次抓住机遇。在占地约30000平方米、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第四工业区到期时,榄山村收回经营权、选择与第三方进行合作,借《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(2019-2021年)》的政策“东风”,对第四工业园区进行绿色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升级改造,打造成“前后仓国际珠宝基地”。
改造升级后的园区依托大罗塘珠宝小镇的珠宝链条优势,打造集珠宝设计、珠宝定制、珠宝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珠宝产业园区,目前已引进抖音电商直播基地、粤宝黄金集团等知名企业。该园区预计年产值超亿元,比之前大幅提升,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,再一次成为村里的一大经济支柱。
“老一辈人敢闯敢试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,我们也要让村子越来越好。”卫嘉莹说,榄山村曾经的辉煌是压力更是动力,他们也会找到新的致富路。
抓产业的同时,榄山村也注重村民的幸福感,解决村民的“急难愁盼”。例如针对出租屋安全问题,该村便全面推广应用“粤居码”和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等新技术,压实出租屋主管理责任,形成“多元互动、多方参与、共建共享”的社区治理模式,吸引年轻人住进榄山村。
从当初的“亿元村”到如今荣获番禺区文明示范村、广州市巾帼头雁村、广东省“民主法治”示范村等,榄山村全面发展,一如既往地成为村民眼中的幸福村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傅鹏 钟晓宇
设计:招凤仪
图片:榄山村供图 资料图片融可赢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